黨的二十大報告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提出的“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等一系列重要論述,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了戰略部署,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的文藝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堅定了我們推動宿遷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一、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推進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時代為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重任在肩、大有作為。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宿遷文藝界要全面、系統、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自強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明確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愿望緊密結合起來。
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引導全市文藝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堅定信仰信念信心,持續加強理論武裝、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以人民為中心,與時代同步伐,傳遞正能量,唱響主旋律,廣泛凝聚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二、堅守人民立場,把握推進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正確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宿遷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扎根群眾,當好為人民服務的先行者,切實書寫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精神篇章,堅持與人民同行、為人民創作、幫人民抒懷,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為時代放歌、為宿遷發聲、為發展聚力,在推動宿遷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彰顯擔當、建功立業。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面向基層、服務群眾,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始終把文化惠民、文化為民、文化樂民作為根本宗旨。完善工作保障機制,不斷提高工作本領,加強對文藝工作的規劃、引導、培育和服務,健全文藝創作生產引導機制,采取簽約創作、指導孵化等方式,對研討采風、名家指導、推廣宣傳等全程介入,保障作品質量和水平。深化“全鏈式”文藝人才培養機制,辦好“楚苑”寫作訓練營,評好“宿遷文學獎”和宿遷曲藝“槐花獎”,積極組織申報全國、全省各類獎項,把好作品推出來,著力打造宿遷文藝的精品力作孵化平臺、專業人才成長平臺、優秀成果展示平臺。持續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引導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度融入宿遷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深刻表達人民群眾的心聲,立志創作傳之久遠的藝術經典。
三、強化文藝擔當,落實推進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扎實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在培根鑄魂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在明德修身上煥發新風貌。當前,全市上下正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榮使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宿遷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闊步前行。在新的征程上,文藝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
要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團結和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勇于擔當、善于作為,以重要節慶、重要事件和重要活動為契機,科學謀劃、集中資源,大力實施主題鮮明、牽動全局、意義重大的文藝實踐,推動文藝精品創作、豐富文藝活動開展、深化文藝惠民實踐,持續增強引導力、傳播力、影響力。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集中推出一批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人民、歌頌新時代的優秀文藝作品,集中展示新時代文藝百花爭妍的動人景象。圍繞挖掘傳播宿遷特色文化和城市名片,聚焦“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建設,組織開展一系列有特色有影響、引導性示范性強的主題文藝活動。以中國文聯“文藝進萬家 健康你我他”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示范帶動地建設為契機,不斷加強文藝志愿服務,推動文藝志愿服務和文藝惠民活動常態化,不斷提高文藝服務人民的質量和水平。(宿遷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 吳中衛)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