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 近日,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向市湖濱新區發來感謝信,對該區在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機械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等“三農”領域開展的工作表示高度肯定,對該區在推動全市“三農”事業發展中作出的積極貢獻表示感謝。
2022年,市湖濱新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奮力推進鄉村振興和“三農”工作爭先進位,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等工作在市各功能區均排名第一;皂河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市湖濱新區駱馬湖現代農業產業園創成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
據市湖濱新區黨工委書記張先彥介紹,近年來,市湖濱新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建設,以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湖濱樣板、推進鄉村振興為統攬,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全力推動市湖濱新區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打造濱湖特色新城區,一條工業化引領、山水融合、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的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初步形成。
質態齊升,讓農業更加高質高效
近年來,市湖濱新區不斷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和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深入開展耕地保護問題排查整改,杜絕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農業穩產保供能力明顯增強。2022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18.06萬畝,其中大豆0.54萬畝,糧食產量達8.26萬噸,較上年增加0.04萬噸;全區現有存欄肉豬0.73萬頭(其中能繁母豬0.06萬頭、苗豬0.23萬頭),年出欄肉豬1萬余頭。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的關鍵。近年來,全區深入開展鄉村國土空間治理、農用地綜合整治、閑置低效建設用地整治,按照“集中連片、整體推進”導向,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2年,市農業農村局多次對全市在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進行現場督查指導,市湖濱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得到了市農業農村局的充分肯定,全年新建高標準農田2650畝,進一步提高了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快速發展。
市湖濱新區多措并舉,全力推進農業產業能級全面提升。2022年4月,皂河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2022年8月,駱馬湖現代農業產業園創成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市湖濱新區通過與科研院校合作,培育優良河蟹品種,建立“霸王蟹”養殖關鍵技術體系;建設水產交易批發市場、京東協同倉及電商孵化中心等,加強水產品營銷、集散、外輸能力;加強“亞夫工作站”建設,為養殖企業和廣大養殖戶提供技術、管理、銷售全方位服務,全力打造蘇北地區“宿有千香·霸王蟹”產業集聚區、江蘇河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全國特色漁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引領區。
多管齊下,讓農村更加宜居宜業
“建設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市湖濱新區緊緊圍繞‘四個廊道’建設總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系統謀劃黃河故道片區鄉村振興工作,打造生態良好、產業興旺、百姓富裕的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市湖濱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磊說。2022年,市湖濱新區統籌編排實施了產業集聚、文旅融合、環境整治等八大類19個重點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項目,累計完成投資5.27億元,黃墩湖洼地治理項目、黃河故道工程全部竣工,完成對市湖濱新區境內11.2公里黃河故道岸線環境的提升,拓展了生態發展空間。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市湖濱新區始終堅持以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目標,以村莊清潔行動為抓手,統籌謀劃、精準發力,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加大鄉村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鄉村“顏值”,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2022年,市湖濱新區建成農村三類以上等級公廁48座,新配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轉運車輛42輛,培育生態宜居美麗示范村2個。
近年來,市湖濱新區不斷深化基層治理工作,持續加大農村公共空間治理力度。去年,市湖濱新區完成鄉村公共空間治理項目39個,回收集體土地386畝、水面1041畝,為農村集體經濟增收179.15萬元。與此同時,市湖濱新區按照“一委兩站五崗”要求,改造提升皂河鎮柳湖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護河活動,深入推進河湖生態治理工作,打造生態河道12條43.16公里,其中省級生態河道4條16.51公里、市級生態河道8條26.65公里,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
千方百計,讓農民更加富裕富足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有助于實現共同富裕。近年來,我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過開展富民強村幫促、新一輪農村集體經濟提升等行動,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落地見效。”市湖濱新區農村工作局局長王耀說。
自開展富民強村幫促行動以來,市湖濱新區不斷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促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積極做好幫扶政策銜接,為低收入家庭發放水電補貼、代繳醫療保險,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救助,涉及資金近900萬元。
市湖濱新區建立健全重點幫促村發展長效機制,去年村均實現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63.99萬元,同比增長23.92%;搭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量化集體資產3741.22萬元,實現交易額3381.86萬元,有效盤活農村土地和閑置資產;全面完成2022年“駱馬湖移民”項目,新鋪設水泥路10705平方米,拆建生產橋5座,改善1.5萬名搬遷群眾的出行條件,民生福祉持續提升。
站在新起點,開啟新征程。市湖濱新區錨定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聚焦融合發展,堅定“水城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發展理念,全面推動鄉村振興。以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建設為主線,緊緊圍繞“四個廊道”發展定位,持續鞏固綠色生態發展優勢,全面提升富民增收成效。聚力建設美麗鄉村,持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村公共空間治理,加快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提升、農村水體治理攻堅、生活垃圾治理增效、鄉村風貌整體提質、長效管護機制創新“五項行動”,打造一批“五美融合”的美麗宜居村莊。聚力強村富民,深入實施新一輪農村集體經濟提升行動,統籌推進村集體經濟、鄉村產業等協同發展,統籌實施“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讓農民收入增幅與經濟增長同步。聚焦重大項目,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路徑,積極整合區域內產業資源,持續擴大漁業產業鏈的集聚、集群效應,高標準推動“霸王蟹”標準化養殖及稻蝦綜合種養示范基地、數字農業、“霸王蟹”品種選育、核心養殖區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全力推動河蟹產業提質增效,持續提升“霸王蟹”品牌影響力,力爭通過兩年時間創成國家級農業示范園。
風正揚帆正當時,奮楫爭先譜新篇。市湖濱新區將繼續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加快實現鄉村振興,助推可愛湖濱、活力湖濱、幸福湖濱、奮進湖濱“四個湖濱”建設,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濱新實踐開好局、起好步。 (劉登書 韓小慶 楊廣兵)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