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國移動發布5G新通話系列產品,主推5G視頻通話(VoNR),讓很久沒有新品出現的通信領域熱鬧了一把。從發布會的規格,可以看出各方對新產品的重視:中國移動副總經理簡勤攜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華為、中興、科大訊飛、vivo、OPPO、榮耀、小米等龍頭級產業鏈合作伙伴悉數派總裁級別人士參加;因北京冬奧會解說出圈的風頭人物王濛現場助陣,并全程體驗產品。業界期待,同時也在觀望,在全球率先實現試商用的5G新通話,到底能不能成功?
進入5G時代以來,與To B領域“5G+工業互聯網”的風生水起不同,To C領域的5G個人應用始終乏善可陳。“5G+VR/AR”經過一段時間的熱炒之后,至今尚未實現從體驗到普及應用的躍遷。2020年,三大電信運營聯合發布《5G消息白皮書》,闡述了5G消息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對生態建設的若干構想。并不多見的聯手行動一度推高了對5G消息的期望值,然而終端以及商業模式的門檻始終跨不過去,陷入“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尷尬境地,各家低調地另起爐灶。
電信運營商對5G新通話寄予厚望的心情可以理解。3G時代開啟了傳統話音、短信衰落的序幕。4G時代迎來了流量消費的爆炸式增長,運營商在經歷了數據業務高速增長的同時,也遭遇流量紅利的過快釋放。更為關鍵的是,互聯網企業借助APP在即時通訊領域實現了對運營商的“過頂傳球”。“管道危機”在喊了多年之后少有人提及,顯然既成事實無需再強調。
5G視頻通話采用了VoNR(Voice over New Radio)技術,是5G SA網絡架構下的音視頻業務解決方案,使用撥號鍵盤即可撥打視頻電話,無須下載APP和小程序,畫質分辨率可達720p。5G新通話產品發布后,很多消費者的反應非常值得玩味,“facetime早就有這個功能”。通話是移動通信的核心功能。然而不到十年時間,消費者在進行通信聯絡時,對APP的依賴程度已經超過了通訊錄和撥號鍵盤。如何扭轉用戶習慣,顯然是5G新通話面臨的首要難題。從網絡輿論來看,消費者對facetime以及微信、暢連等APP與5G新通話背后的技術差異不甚關心,他們的問題是:要我改變習慣,你有什么理由?
中國移動也努力準備了很多理由。首先用資費打動消費者。試商用期間,5G視頻通話按時長計費(按分鐘數),不收流量費;5月1日起,5G套餐內語音分鐘數將升級為可用于5G新通話的分鐘數,可用于音、視頻通話。從比較普遍的通信消費結構看,套餐內的語音分鐘數經常有剩余。套餐內的語音產品免費升級為語音、視頻綜合產品,運營商用“賠本賺吆喝”的方式吸引消費者。
終端廠商對5G新通話的支持力度更大。除了現場站臺,OPPO等多家廠商發文稱將全面支持5G視頻通話業務。據了解到的消息,2021年10月及以后上市發售的5G終端經升級后可有望支持視頻通話(VoNR);今年7月起,新出廠的5G手機將默認支持視頻通話(VoNR)功能。當然也有例外,鑒于各種復雜的原因,蘋果手機目前尚不支持此功能。
5G新通話并不是單純的視頻通話產品,還具有視頻客服、AI語音識別、屏幕共享、遠程協作等功能。5G視頻客服支持基礎業務查辦、高敏業務授權、遠程操作指引等多個業務場景,在To B領域已經服務2000多家客戶。AI語音識別可以讓通話雙方獲得語音轉文字以及中英文翻譯服務,轉化后的內容,實時呈現在通話屏幕上。
中國移動試圖在5G時代重新定義通話,但只有真正的互聯互通才能避免重蹈被“過頂傳球”的覆轍。從目前公布的消息看,中國電信一季度將進行VoNR實驗室測試,二季度進行現網驗證。中國聯通5G VoNR技術已經具備商用條件。
產品有優勢,但面臨的挑戰也不少。5G新通話的未來,最終還是由市場和消費者決定。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